Redis学习笔记(3)
Redis应用问题
前言
用户的数据一般都是存储于数据库中,数据库的数据是落在磁盘上的,磁盘的读写速度可以说是计算机里硬件中最慢的了。
当用户的请求,都访问数据库的话,请求数量一上来,数据库很容易就崩溃,所以为了避免用户直接访问数据库,会用Redis
作为缓存层
。
Redis
是内存数据库,将数据库的数据缓存在Redis
中,相当于数据缓存在内存中,内存的读写速度比硬盘快好几个数量级,这也大大提高了系统性能。
引入了缓存层,随之而来的是有关缓存异常的一些问题:缓存穿透
、缓存击穿
、缓存雪崩
、缓存颠簸
、缓存预热
、缓存降级
…而前三个也正是有些企业面试经常考察的问题。
缓存穿透
概念
缓存层
和数据库
中都没有
的数据,而用户不断发起请求,导致请求在访问缓存时,发现缓存缺失,再去访问数据库,如果从数据库中查不到该数据则不写入缓存,这将导致这个不存在的数据每次请求都要到存储层去查询,失去了缓存保护后端持久的意义。
而我们数据库的 id 都是1开始自增上去的,如发起为id值为 -1 的数据或 id 为特别大不存在的数据。这时的用户很可能是攻击者,攻击会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,严重会击垮数据库。
造成原因
- 自身业务代码或者数据出现问题(例如:set 和 get 的key不一致,数据被误删除)
- 一些恶意攻击、爬虫等造成大量空命中(爬取线上商城商品数据,超大循环递增商品的ID)
解决方案
一、非法请求的限制
当有大量恶意请求访问不存在的数据时,也会发生缓存穿透,因此在API入口处我们要判断请求参数是否合理,请求参数是否含有非法字符、请求字段是否存在
,如果判断出是恶意请求就直接返回错误,避免进一步访问缓存层和数据库。
二、缓存空对象
缓存空对象:是指在持久层没有命中的情况下,对key进行set (key,null)
缓存空对象会有两个问题
:
第一,value为null不代表不占用内存空间,空值做了缓存,意味着缓存层中存了更多的键,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,比较有效的方法
是针对这类数据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,让其自动剔除。
第二,缓存层和存储层的数据会有一段时间窗口的不一致
,可能会对业务有一定影响。
例如过期时间设置为5分钟,如果此时存储层添加了这个数据,那这段时间内就会出现缓存层和存储层数据的不一致,此时可以利用消息系统
或者其他方式清除掉缓存层中的空对象
三、布隆过滤器(Bloom Filter)拦截
布隆过滤器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二进制向量
和一系列随机映射函数
,其实也可以说是由初始值都为0的位图数组
和N个哈希函数
两部分组成的。布隆过滤器可以用于检索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。
优点是空间效率和查询时间都远远超过一般的算法,缺点是有一定的误识别率和删除困难。
在写入数据库数据时,将存在的key使用布隆过滤器标记一下
,然后在用户请求到来时,业务线程确认缓存失效后,可以通过查询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数据是否存在
,如果不存在,就不用通过查询数据库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。
即使发生了缓存穿透,大量请求只会查询Redis
和布隆过滤器
,而不会查询数据库,这就拦截了很多注定没有结果的查询,降低了数据库的负载,保证了数据库正常运行。
布隆过滤器会通过3个操作
完成标记:
- 使用N个哈希函数分别对数据做哈希计算,得到N个哈希值;
- 将第一步得到的N个哈希值对位图数组的长度取模,得到每个哈希值在位图数组的对应位置;
- 将每个哈希值在位图数组的对应位置的值设置为1;
举个栗子:假设有一个位图数组长度为 8,哈希函数 3 个的布隆过滤器。
在数据库写入数据 x 后,把数据 x 标记在布隆过滤器时,数据 x 会被 3 个哈希函数分别计算出 3 个哈希值,然后在对这 3 个哈希值对 8 取模,假设取模的结果为 1、4、6,然后把位图数组的第 1、4、6 位置的值设置为 1。当应用要查询数据 x 是否数据库时,通过布隆过滤器只要查到位图数组的第 1、4、6 位置的值是否全为 1,只要有一个为 0,就认为数据 x 不在数据库中。
布隆过滤器由于是基于哈希函数
实现查找的,高效查找的同时存在哈希冲突的可能性
,比如数据 x 和数据 y 可能都落在第 1、4、6 位置,而事实上,可能数据库中并不存在数据 y,存在误判的情况。
所以,查询布隆过滤器说数据存在,并不一定证明数据库中存在这个数据,但是查询到数据不存在,数据库中一定就不存在这个数据。虽有一定的误识别率,但没有识别错误的情形。
布隆过滤器适用场景:爬虫系统url去重、垃圾邮件过滤、黑名单…
缓存击穿
概念
存在某个
热点数据key,例如商城秒杀活动、热搜等等。
用户大并发集中
对这一个key
进行访问,缓存层
在不停地扛着大并发,而当这个 key 在失效过期
的瞬间,持续
的大并发
就会穿破缓存层,直接访问数据库,此时就像在一个完好无损的桶上凿开了一个洞。
当发生缓存击穿的时候,数据库的查询压力会倍增,导致大量的请求阻塞。
解决方案
一、预先设置热点数据
在Redis高峰访问之前,把一些热点数据提前存入redis中,增加热点数据key的过期时间
二、实时调整
现场监控哪些数据被频繁访问,实时调整key的过期时间
三、永不过期
不给热点数据设置过期时间,若数据需要更新的话,可以在后台开启一个异步线程,发现过期的 key 直接重写缓存即可
四、分布式互斥锁
当业务线程在处理用户请求时,如果发现访问的数据不在 Redis 里,就加个互斥锁,保证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请求来构建缓存(从数据库读取数据,再将数据更新到 Redis 里),当缓存构建完成后,再释放锁。未能获取互斥锁的请求,要么等待锁释放后重新读取缓存,要么就返回空值或者默认值。
实现互斥锁的时候,最好设置超时时间
,不然第一个请求拿到了锁,然后这个请求发生了某种意外而一直阻塞,一直不释放锁,这时其他请求也一直拿不到锁,整个系统就会出现无响应
现象。
1 | setex <key> <second> <value> //上锁并设置过期时间 |
优点:较好地降低后端存储负载,并在一致性上做得比较好。
缺点:当缓存失效的时候,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读数据库然后回写缓存,其他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。如果是高并发场景,大量线程阻塞会降低吞吐量。
缓存雪崩
概念
与缓存击穿相似,但区别在于缓存雪崩
针对大量key缓存
,而缓存击穿则
则是针对某个key
。
由于缓存层
承载着大量请求,有效地保护
了存储层,但是如果缓存层
由于某些原因不可用(宕机)或者大量缓存
由于过期时间相同
在同一时间段失效(大批key失效/热点数据失效),大量请求
直接到达存储层,存储层压力过大导致系统雪崩。
同一时间大面积失效,那一瞬间Redis跟没有一样,那这个数量级别的请求直接打到数据库几乎是灾难性
的。
造成原因
- 大量数据同时过期
- Redis故障宕机
解决方案
针对大量数据同时过期
一、均匀设置过期时间
预防大面积的 key 同时失效,可以给不同的 key 过期时间加上随机值,让缓存失效的时间点尽量均匀,这样可以保证数据不会在同一时间大面积失效。
二、分布式互斥锁
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业务线程更新缓存,未能获取互斥锁的请求,要么等待锁释放后重新读取缓存,要么就返回空值或者默认值。与缓存击穿
的措施相似。
三、双key策略
对缓存数据可以使用两个 key,一个是主 key,会设置过期时间
,一个是备 key,不会设置过期
,它们只是 key 不一样,但是 value 值是一样的,相当于给缓存数据做了个副本。
当业务线程访问不到主 key
的缓存数据时,就直接返回备 key
的缓存数据,然后在更新缓存的时候,同时更新 主 key 和 备 key 的数据
。
四、后台更新缓存
业务线程不再负责更新缓存,缓存也不设置有效期,而是让缓存“永久有效”
,并将更新缓存的工作交由后台线程定时更新
。
事实上,缓存数据不设置有效期,并不是意味着数据一直能在内存里,因为当系统内存紧张的时候,有些缓存数据会被“淘汰”
,而在缓存被“淘汰”到下一次后台定时更新缓存的这段时间内,业务线程读取缓存失败就返回空值,业务的视角就以为是数据丢失了。
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呢?
-
后台线程
不仅负责定时更新缓存,而且也负责频繁地检测缓存是否有效
,检测到缓存失效了,可能原因是系统紧张而被淘汰的,于是就要马上从数据库读取数据,并更新到缓存
。这种方式的检测时间间隔不能太长,太长也导致用户获取的数据是一个空值而不是真正的数据,所以检测的间隔最好是
毫秒级
的,但是总归是有个间隔时间,用户体验一般。 -
在业务线程发现缓存数据失效后(缓存数据被淘汰),
通过消息队列发送一条消息通知后台线程更新缓存
,后台线程收到消息后,在更新缓存前可以判断缓存是否存在,存在就不执行更新缓存操作;不存在就读取数据库数据,并将数据加载到缓存。这种方式相比第一种方式缓存的更新会更及时,用户体验也比较好。
针对Redis故障宕机
一、服务熔断或请求限流机制
当Redis故障宕机而导致缓存雪崩问题时,我们可以启动服务熔断
机制,暂停业务应用对缓存服务的访问,直接返回错误
,不用再继续访问数据库,从而降低对数据库的访问压力,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,然后等到 Redis 恢复正常
后,再允许业务应用访问缓存服务。
服务熔断机制
是保护数据库的正常允许,但是暂停了业务应用访问缓存服务系统,全部业务都无法正常工作
。
为了减少对业务的影响,我们可以启用请求限流
机制,只将少部分请求
发送到数据库进行处理,再多的请求就在入口直接拒绝服务,等到 Redis 恢复正常并把缓存预热完后,再解除请求限流的机制。
二、构建Redis缓存高可靠集群
服务熔断或请求限流机制是缓存雪崩发生后
的应对方案,我们最好通过主从节点的方式构建 Redis 缓存高可靠集群
。
如果 Redis 缓存的主节点故障宕机,从节点可以切换成为主节点,继续提供缓存服务,避免了由于 Redis 故障宕机而导致的缓存雪崩问题。
缓存颠簸
缓存颠簸
,也被称为“缓存抖动”,可以看作一种比“雪崩”更轻微的故障,但是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对系统造成冲击和性能影响,一般是由缓存节点故障
导致的。
业内推荐的做法是通过一致性Hash算法来解决问题。
缓存预热
即系统上线后,先将相关的数据构建到缓存中
,这样就可以避免用户请求的时候直接查库。
这部分预热的数据主要取决于访问量
和数据量大小
。如果数据的访问量不大的话,那么就没必要做预热,都没什么多少请求了,直接按正常的缓存读取流程执行就好。
访问量大的话,也要看数据的大小来做预热措施。
- 数据量不大的时候,系统启动的时候
进行加载缓存
动作,这种数据一般可以是电商首页的运营位之类的信息; - 数据量大的时候,设置一个
定时任务脚本
,进行缓存的刷新
; - 数据量太大的时候,优先保证热点数据进行
提前加载到缓存
,并且确保访问期间不能更改缓存,比如用定时器在秒杀活动前30分钟就把商品信息之类的刷新到缓存,同时规定后台运营人员不能在秒杀期间更改商品属性。
缓存降级
即缓存失效
或缓存服务器挂掉
的情况下,不去访问数据库
,直接返回默认数据或访问服务的内存数据。
在项目实战中通常会将部分热点数据缓存到服务的内存中,类似 HashMap
、Guava
这样的工具,一旦缓存出现异常,可以直接使用服务的内存数据,从而避免数据库遭受巨大压力。
当然,这样的操作对于业务是有损害
的,分布式系统
中很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
。
所以,一般这种情况下,我们都优先保证从运维角度
确保缓存服务器的高可用性
。比如 Redis 的部署采用集群方式,同时做好备份。总之,尽量避免出现降级的影响。